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与调试
开学了,大学新生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,在学习、交往、生活等方面面临很多新问题。
经过高考的奋力拼搏,大学新生满怀希望进入高等学府。面对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、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,可能会出现“心理不适”。入学之初,新生由于水土不服、想家等原因,往往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,甚至想退学等现象,并引发焦虑、倦怠、烦乱、无聊、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”。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适应时间称为“心理间歇期”。这本属正常现象,但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疏通,一味任其蔓延,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、生活,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。
心理适应
•心理适应: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,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作出能动的反应,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,从而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。
•这说明心理适应现象是伴随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。
心理适应的标准
•心理适应与否的标准通常从三个方面来考查:
•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讲,社会适应就是有社会常模来衡量人的心理与行为,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常规。
•从生活角度来讲,生活适应是指个体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,顺应客观环境,或通过充分发挥的人主观能动性,改变环境,使之符合或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
•从经验的角度来讲,经验标准是指个体凭借以往积累的,经过系统整理的知识经验,来验证和鉴别对象的心理是否适应现实环境。
从心理适应的角度来讲,八个标准:
①能够正确认识和和理解自我,对自己的气质、性格、能力能正确的了解,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。
②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,能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,并在其中发挥应用。
③能够确立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有较高的道德追求。
④能够对自己身体发育及变化有充分的理解,能够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。
⑤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,特别是能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。
⑥具有充分的心理理解能力去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知识或技能。
⑦有充分的心理鉴别能力去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准备,能胜任相符合的职业角色。
⑧有一定的心理能力准备结婚、过家庭生活和充当家庭相应的角色。
这八条标准强调个人心理适应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大学新生适应存在的问题及调适
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存在的问题
1、对大学教学模式适应不良
2、对大学学习活动适应不良
3、思维模式适应不良
4、对大学教育管理上的适应不良
大学新生生活适应存在的问题
新生入学面临着生活环境变化的挑战,他们在生活适应方面可能出现以下问题:
1、日常生活管理不善
2、 理财能力欠缺
3、校园文化及集体生活认同不足。